暑假赚点外快,给小区里的小孩做一对一的家教。接了英语、物理、数学的辅导。也算是见过小区里挺多小孩了,有几个挺无语/让我觉得挺有意思的现象。
我先甩一张表格,后续在讲解的时候会引用表格里的特定行。
孩子努力 孩子聪明 外界管理&辅导 孩子的前途
1 1 1 稳辣!
1 1 0 稳辣!
1 0 1 还行哦
1 0 0 一般般
0 1 1 还行哦
0 1 0 丸辣!
0 0 1 丸辣!
0 0 0 重开啦!
- 现在孩子所受的小学英语教学(PEP)是否是有效的?
我知道真想让英语学好,肯定要付出额外的努力(e.g. 背单词,上课,背新概念英语……)。那么真正跟着学校的老师在学的孩子究竟是怎样呢?
孩子的家长描述的情况:
一直跟着学校学,没有课外班补习英语;
孩子三四五年级英语成绩等第都是A,六年级拿了B;
当时听到这样的话我的内心OS:“可以教吧,估计不会特别差吧,毕竟前三年等第都拿了A。”
所以孩子的英语水平如何呢?非常糟糕。目前为止他上了8个课时的课,一些有趣的现象列举如下:
认识supermarket,却不认识market;认识basketball,却不认识basket;
认识sunny,cloudy,windy……但不认识weather;认识January,February却不会拼写month;
生词巨多巨多。没有基础的句法结构的理解;
单词能读不会写;单词会写英文不会中文;
……
再列下去就好像是在列英语教学的十宗罪一样。
所以问题发源于什么?我去问了一下他。
第一条我个人认为是老师的失职。讲到这两个明显的compound word你可以不告诉孩子这个名词,但是你一定要告诉孩子这是一种很常见的构词法。“雨衣=雨+衣”,“超市=超级+市场”,我不相信小学六年级的孩子连这样一点智力都没有去理解这个compound word。同时侧面说明了课本上出现这个单词时候没有对这类构词现象有一个解释。有些老师只会照本宣科那还能怎么教?
第二条的起因是什么?我问他“老师上课是尽量用你们能听懂的英语来教学,还是用中文教学的?”他说后者。那也就无怪乎会出现这种闹剧了。我已经可以想象到老师问:“今天天气怎样?”然后下面一大群小孩在回答“Sunny!” 孩子只会蹦出一个单词来回答,而不会提问。前阵子在B站弹幕上看到“现在跟外国人对话只记得How are you? I'm fine, and you?” 哑巴英语的境界莫过于此了。
第三条是我上课时候给他听写句子时发现的。句子是It's been a busy month. 三次课每次课前听写。每次课都说“下次课再听写这个句子!”然后次次都错(足以见小孩子态度差!)。第一次写成 Is been a basy mouth. 第二次是 Is bing a busi moth. 第三次 It's bing a busy month. (最接近的一次:D) 第一次写成 Is been a basy mouth. 真的是一点句法结构都不管了。busy也不会拼,month也不会拼,句子只会“There is an apple!” “It is a cat.” 你可能要杠我“哎他妈的他们小学生没学过has been ...你怎么能考他?” 那我要说写成Is开头太离谱了吧,一个陈述句你把他写成It is a busy month. 我至少还夸你几句,你写成“Is bing a busi moth.”在干嘛?给微软必应打广告吗?
第四条,也是让我最无语的一条。我问他:“老师课前有听写吗?”他说:“听的。”我说:“怎么听?”他说:“只听英语,我20个里面大概错个5个。”然后到我这里听写,我让他写中文,不说了,看图:
Screenshot 2024-08-21 124202.png
这是我给他上课听写的内容。17个新词是半周背诵的量(不多吧!!!!一天背5个新词背不下来吗?)其中,标黄的是中文意思不记得的,标红的是完全不认识的。各位也可以看看他的单词量。use,wish,try,life,jump,live,high,low……这些最最最最最最基础的单词居然不认识!!!?最重要的是他的老师(以及,他现在在上课外的英语辅导班)听写的时候不让其写下中文,导致孩子在背单词时根本没有记下中文意思的习惯,反映到我这里听写就是一坨屎。
最后再来批评一下PEP小学英语教材以及老师的教学方法吧。咱就是说,英语学起来要对生活有用吧。
据他所述,他的老师背单词时候就是让其跟着课后的单词表背诵。我一看单词表,我问他:“你们老师让你们背这些人名吗?背这些特殊单词(比如CD,NBA)吗?”他说:“都要背。” 布什,哥们,这也太离谱了吧。背诵这些玩意有意义吗?你喜欢背诵的话可以去背背元素周期表哦,绝对对你的英语能力有巨大提升!(笑)
到底有多少老师怀着教书育人的目的教会孩子英语,又有多少老师在孩子尚小(我定义为初二之前)就用中式英语的教学方法给孩子荼毒???这个小孩现在在课外班预习初中英语,预习的定义就是课外班老师从初一上册的教材Starter Unit开始讲起,放着ppt给孩子们过一遍。我想请问这些拿钱办事的老师,这样子的预习究竟是在糊弄谁?所谓的课前听写不听写中文意思,所谓的预习只不过是网上找点ppt来放一放,问题在于孩子要预习 = 英语差,英语基础差的孩子不去巩固基础单词,不去重新讲点语法、句法,试问这样子跟着课本能学到什么???
英语的听写到底有没有在滚雪球的?我的小学语文老师就有滚雪球听写的安排(负责!)。课前的临时听写让孩子们养成了临时记忆的习惯。我问这个孩子:“你是怎么背我给你的这些单词?”他说:“今天上完课回去背一下,课前再背一下。”也难怪会忘记这么多。
小学学了多少不是那么有用的东西?说实话,我没有“外国笔友”,我根本不鸟什么是pen pal,我也不需要知道我爸我妈做什么工作,他们是banker还是teacher真的不那么重要。重要的是我去到外国能看懂“high”和“low”,我要能看懂“lift”,“elevator”,“escalator”并且知道一个是电梯一个是扶梯。我去酒店要认识laundry,要认识diner,要学会点餐结账,明白什么是tip,tax,而不是“This,This”然后结账就打开计算器让他输个数值。(防杠:你可能要说他们根本不会出国。好的,那你杠赢了,那还学英语干嘛呢,用翻译不就得了,建议你去杠一杠教育部让他们取消英语考试:D)
- 给学习能力相对较弱的孩子教课,是否应该把一些二级结论教给他们?
这个问题起因是我在给亲戚的新高三小孩补习物理。她的物理赋分大约75,想要提升到80。赋分75说明学习能力相对弱,但也不是最差那一档,高考总分至少还能上500分。对于教这样的小孩,究竟有没有必要教他们二级结论?
先说观点:我认为是需要的。但是他们老师似乎不是这样想的。
上了8节课。期间我跟她讲的,老师没跟他们讲解的二级结论/模型有:
等时圆模型;
辐射球模型;
配速法;
电感通直流阻交流,电容通高频阻低频;
电源输出功率在$r=R$时取到最大;
驻波;
磁感应强度$B$的大小和$I$成正比;
连续体问题的受力(水柱,流沙……就是那个$F=\rho v^2 S$)
……(我暂时想起来这么多,但绝对不止这些)
另外,普通中学的教学质量可以说是非常堪忧。今天问他Kepler第三定律,她说“老师只教了我们$a^3/T^2=Const$,他没告诉我们$a^3/T^2=GM/4\pi^2$。”好好好上课这样上的是吧,告诉孩子这个开普勒第三定律中的常数很难吗?用一个圆轨道来推导很难吗?老师是不是自己也不知道这个常数是什么,怎么推?
举个例子,昨天上课回去我让她自己推导等时圆模型,她推导出来了。但是我让她第一遍限时做选择题的时候就做不出来,考场上(1)反应不出来两条轨迹是等时的;(2)轨迹因为是任意的没有任何参量,不敢去推导,也就无从下手。
类似的因为不知道二级结论而引发的问题,在具体题目中反映在(1)含电容的电路;(2)$LC$震荡电路(她之前根本不敢做也不会做!);(3)太阳能板的工作效率;(4)高压水枪算受力/喷泉算受力;…………
以上任何一个二级结论我可以认为都是非常重要的。毕竟这8天一共刷了不到15份卷子,上面这些知识点有部分已经出现了2-3次。但是老师就是不讲。为什么?我认为有如下原因或者考量:
老师水平不行,本身对于高考物理的研究不够深(据孩子所说,她换了三个老师,其中两个老师都是刚刚毕业的);
老师认为就算讲了学生在考试中也用不起来;
老师讲题就是对着答案讲,答案写什么公式就抄到黑板上,而不去总结模型;
……其它
但是我认为二级结论是非常有必要讲的,特别是对于物理赋分75分以上的学生,想要冲击提分的。(数学也是类似,对于105分以上的学生)那么为什么?
考生见过/没见过这个模型,在考场上的心态是不一样的:见过这个模型,正如刚才所言,比如考场上能有一些微弱的印象记得“时间相等”,这个分数段的考生是有能力将二级结论推导出来的。3分对于相对低分的选手非常宝贵,尤其那个分段是赋分非常稠密的地区。
二级结论出现的位置一般不会在12,13这类选择题压轴上,而是会选择7-10题的位置出现。(毕竟压轴题就考个二级结论实在是太Low了吧),这些位置的题目属于“容易失分,但是最好拿下”的区域。知道或者不知道 $\approx$ 做出来或者做不出来。单凭老师个人的“臆断”来“剥夺”了考生做出这些题的权利,老师是不称职的。我说这样的话原因是孩子在做模拟卷选择题时,6-10题的范围内往往要错2-3题,而这种地方恰巧是二级结论出现的高频地带。
模型本身原理的讲解,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础公式的运用,从而能在考场上做出来模型的结合与变种。模型或者二级结论本身就可以当作一类试题去讲解。举个我讲课的具体的例子:
连续体问题算受力,怎么算?用冲量来算。
$$I=Ft=m\Delta v=\rho S vt \times v = \rho S v^2 t$$
$$\therefore F=\rho S v^2$$
好,讲完了这题,孩子知道连续体问题算受力要用冲量。于是她遇到了如下的变种:
雨打芭蕉是中国古代文学中常见的抒情意象,为估算雨滴撞击芭蕉叶产生的平均压强 $p$,小华同学将一圆柱形的量杯置于院中,测得一段时间 $t$ 内杯中水面上升的高度为 $h$,查询得知当时雨滴下落的速度为 $v$。设雨滴竖直下落到水平的芭蕉叶上后以原来的速率竖直反弹。已知水的平均密度为 $\rho$,不计雨滴重力。则 $p$ 的大小为
那么她想到之前的连续体问题用冲量计算,这题显然不是连续的水柱冲击,但是基础公式是类似的,她能自然而然地想到去用冲量来算这题。这个时候这类模型讲解的效果就达成了。
讲解二级结论的过程,实际上是锻炼学生思维,引导学生写出基础公式去推导,并理解变通的过程。平时多讲点模型,考试节省点时间。学生背不背模型随他自己,但是作为老师,有义务为学生讲明白基础的模型。这样才能让学生考试时有解决复杂模型问题的可能。
得,先讲这么多。已是0:08分,该好好睡觉了。后面更新时候再来谈一谈我列的那八种学生以及我对他们的印象。